中國船舶集團公司在2022年工作年會上明確提出“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8.65萬元/人的目標”,而我公司2021年全員勞動生產率為9.46萬元/人,占比為集團公司要求的24.5%,差距不小。全員勞動生產率是考核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是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職工技術熟練程度和勞動積極性的綜合表現。就如何提高公司勞動生產率談談自己的看法。
全員勞動生產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企業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即: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從業人員平均人數,分子是工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后的余額,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分母是從業人員,包括管理人員、工人及外請勞務工。只有做大分子,減小分母,勞動生產率才能高。簡單來說就是從業的人數要少,而創造出合格產品的數量盡可能多,也就是人均的產量要高。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有:技術、管理、勞動者的熟練程度和工作積極性等。我認為公司勞動生產率低主要的因素是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無效勞動時間過多。實行生產任務量化管理是提高工人勞動工作積極性最有效的方法。常見量化管理的方式有兩種:定額工時管理和物量計酬管理。定額工時管理就是生產任務先按標準核定勞動時間,再以派工單的形式分配給工人進行施工作業。物量計酬管理是生產物量按一定的單價來計酬管理,如,船體施工實行噸位計價,涂裝作業按面積計價,管系施工按管子根數或噸位計價,電氣施工采用電纜長度計價等。物量計酬管理的往往是先測算工時再折算出的綜合單價,其實質上是定額工時管理的延伸。
目前,船企使用最廣泛的勞動生產管理是采用工時派工單作業制度,結合實動工時填報,有效工時和無效勞動時間一目了然。施工作業人員和生產管理人員自己主動考慮如何避免或減少無效勞動時間,爭取多做工時。只有工時完成得越多,報酬才越高,真正體現多勞多得。所有工種都應有量化管理,根據不同工種采取相適應的量化管理指標,記得多年前我在外企做維修工,當時的那家企業用故障停機率和備件消耗率兩個指標來量化考核維修人員,就算設備正常運行,維修人員也要不斷思考如何才能節約使用耗材以及怎樣才能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最大限度保障了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行。
總之,生產任務實行量化管理,使員工的精力都集中到千方百計地為完成生產任務上來,從而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